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重庆交通

市交通局公布2023年度十佳交通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日期:2023-12-07 15:48

    近日,市交通局公布2023年度十佳交通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大水位差码头船用岸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涉及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轨道公交运输交通领域案例入选。

2023年度交通创新十佳典型案例名单

序号

案例名称

牵头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大水位差码头船用岸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祖福兴、钟芸、廖劲松、蒋江松、黄秀权、李惠酒原

2

重庆公交数智化运营

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程龙、谭军、周正、张卫红、秦渝、李欣

3

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乐梅、文成祥、代守双、

朱绍文、王伟、谷宝慧

4

超长隧道建设地质时空多源数据管理、智能化施工与洞内4D景观技术应用

重庆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王心飞、胡旭辉、佘健、

邓科、熊潇、李一鹏

5

复杂山区耐候钢箱拱桥绿色智能建造

重庆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胡旭辉、杜小平、卢冠楠、陈奉民、袁小冬、李鸣

6

三峡库区奉建高速公路安全智能建造

重庆奉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吴逸飞、王江华、郭庆、

李建、黄宁、张寅

7

山地环境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工业化绿色品质建造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陈奉民、刘小辉、崔英明、谢小华、熊扬、郑升宝

8

果园港智慧港口

重庆港股份有限公司

刘世刚、王祎、王志宇、

孙晓驰、张福全、柳悦

9

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成套技术

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王猛、周灿伟、邢江、唐涛、何昌艳、张正彬

10

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云边协同的无人智慧收费站

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管理有限公司

陈兴文、罗颖、王卫平、

赵书丽、张特森、陈静瑶

    2023年度交通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征集为首次开展类似活动,旨在总结、宣传、推广我市交通行业一批实用性强、应用效果好的技术成果,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入选案例围绕系列国家战略部署,立足我市交通行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在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社会反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推动了创新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那么,2023年度十佳交通创新典型案例有何特色?一起来看看。
    一、大水位差码头船用岸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案例依托我市果园港、新田港、佛耳岩港、龙头港等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港口码头岸电安装进行了设计创新,针对水位差大、水位变幅高、水位涨落迅猛等特点,系统的研究了大水位差码头船用岸电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利用自动感应式大水位差直立式码头船舶岸基供电方法及装置和浮筒式大水位差直立式码头船舶岸基供电方法及装置解决了长江上游地区大水位差码头船舶岸电系统接电问题。该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并被国内权威学术机构科技评价为国际先进等级。这也让我市港口码头逐步告别黑烟、嘈杂的柴油发电时代,迈入了绿色、低碳、智慧港口的新征程。

大水位差码头船用岸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二、重庆公交数智化运营
    重庆公交集团以“协同运营、精准服务、高效管理”新型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数智化运营创新实践,实现了发展模式创新与行业领先技术应用。一是借助数据中台强大的数据汇聚及在离线分布式计算能力,围绕业务场景一件事闭环实现高效开发,赋能公交业务发展、支撑管理决策;二是通过数据赋能线网优化、运力调整,公轨接驳线占比达到73%以上,构建起有重庆山城特色的公轨一体化样板,精准开行具有重庆特色的“小巷公交”,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三是通过数智化运营能力提升,重庆公交用位于全国城市第11位的车辆规模运送位于全国第二的客流,运营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公交数智化运营

    三、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重庆轨道集团以4、5、10号线和环线的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互联互通CBTC技术研究与实践,通过规划设计列车跨线站、越行站等线路基础条件,统一规范信号、车辆和通信等系统设备制式,同时配以全局调度的运营组织方式,构建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网络,实现了列车共线和跨线载客运营。2020年9月18日、2021年12月28日陆续实现“4-环”双线、“4-环-5”三线列车互联互通跨线载客,重庆轨道交通开启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新篇章。基于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互联互通CBTC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还是国内首例。互联互通跨线车辅以“直快车”方式,“车直达”代替“人换乘”单程可为乘客节约出行时间约33分钟,提升乘车舒适度和快捷性。目前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取得的技术成果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地铁线路中得到推广应用,带动了城轨行业相关领域的发展。

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四、超长隧道建设地质时空多源数据管理、智能化施工与洞内4D景观技术应用
    重庆城口(陕渝界)至开州高速公路B2合同段城开隧道,隧道长度11472.5m,是重庆境内在建的最长的公路隧道。该案例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长公路隧道成套机械化施工技术,使山区隧道建造更高效、品质、安全;建立了基于钻进参数和声波测井技术的隧道围岩智能化分级方法,解决了隧道智能建造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问题;形成了基于多种手段长中段结合的3D可视化的综合地质预报技术,累计探测到溶洞、涌水突泥、瓦斯等不良地质灾害170余次,预报率准确95%以上,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创新性提出了利用洞内4D特殊景观带超长隧道驾驶疲劳缓解技术,改善超特长隧道内行车环境,提升行车安全感和舒适感。

超长隧道建设地质时空多源数据管理、智能化施工与洞内4D景观技术应用

    五、复杂山区耐候钢箱拱桥绿色智能建造
    案例提出免涂装耐候钢的适用条件,明确其在重庆地区桥梁建设的适用性,解决了免涂装耐候钢连接设计问题。主要依托工程为城开高速公路蓼子特大桥,桥梁采用中承式耐候钢箱拱桥,全长330.812m,跨径组合为2×22+259+17.1m。首创钢箱拱桥单肋空中多次平竖转复合转体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形钢箱拱桥施工困难问题。该案例创新性研制了钢拱桥面钢梁负载自行拱上吊装设备,形成了成套的同步曲线轨行式拱上吊机吊装施工技术;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钢拱桥智能建造技术,深入运用BIM技术进行数字赋能,有效保证了拱肋顺利转体和拱肋毫米级对接;建立了山区大跨耐候钢箱拱桥建设技术指南,为今后免涂装耐候钢桥的建造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推动了耐候钢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复杂山区耐候钢箱拱桥绿色智能建造

    六、三峡库区奉建高速公路安全智能建造
    案例依托G6911安康至来凤国家高速公路奉节至巫山(渝鄂界)段工程实施,于2021年4月批复立项,围绕依托工程穿越三峡库区、桥隧比高、地质情况复杂、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难点,项目紧扣“安全智能建造”主题,集中开展智能建造、智能监测、安全提升等领域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放共享,形成科技示范宣传基地窗口效应,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撑重庆市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服务重庆“两点、两地、两高”目标定位,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库区奉建高速公路安全智能建造

    七、山地环境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工业化绿色品质建造
    案例面向山地环境创造性提出了一种“组合桥面板窄幅钢箱组合梁”和“预制桥面板钢板组合梁”结构体系,相比于传统的钢混组合梁桥,其截面形式进行了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适应“工业化、智能化、装配化”的绿色品质建设理念,具有“小快灵”的特点:“小”——结构轮廓小,构造精简化,用材节省,方便制造安装;“快”——易于长节段运输和安装,特别适宜山区复杂路况下的运输,主梁节段及桥面板模块均以螺栓连接为主避免现场焊接,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支架、模板等临时设施的消耗,大幅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和减少现场工期;“灵”——适应山区公路及山地城市多种复杂场景,适应多样的安装工法,可因地制宜根据场地和装备条件自由选择。该组合桥梁结构体系为山区60~100m中等跨径桥梁的标准化、装配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小半径曲线组合梁桥的应用空白,攻克了跨既有道路桥梁不占车道不断交通的快速化无干扰建设难题,已获专利授权近10项,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截止目前,技术成果在重庆包括南两、大内、江龙、巫云开、渝黔扩能、江泸北线、渝湘复线等高速公路桥梁以及广东、广西、四川等上百座桥梁中落地应用,综合成本大幅下降,性能品质显著提升,降碳减排效果明显,在山区公路及山地城市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地环境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工业化绿色品质建造

    八、果园港智慧港口
    重庆果园港是我国内河最大的铁、公、水综合枢纽港,西部地区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果园港时说:“这里大有希望!。”果园港智慧港口项目通过打造集装箱港区码头前沿岸桥理货管控、堆场集装箱吊运作业管控、码头车辆通行管控3大智能应用场景,结合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管理,打通货主、船代、码头、货代、堆场等角色之间的信息流,重构业务流程、压缩口岸作业时间、优化码头的营商环境,促进港口服务转型,为我国内河码头未来发展规划、品质提升、智慧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果园港智慧港口

    九、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成套技术
    案例通过交流25kV和直流1500V两种供电方式全自动转换,实现市郊铁路与城市地铁的贯通运营的成套技术。其依托工程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于2022年8月26日开通运营,2023年11月30日与城市地铁5号线贯通运营。该技术获批地方标准1部,授权专利33项(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26篇,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制式的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流制成套技术由重庆市铁路集团联合车辆、信号和设计等单位开展科研攻关,系统性解决了多制式贯通运营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市域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满足乘客“一车直达”、高效便捷、绿色低碳出行需求,促进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实现“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

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成套技术

    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云边协同的无人智慧收费站
    案例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云边协同的无人智慧收费站,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五大创新技术,革新传统收费模式,打造了全天候、全时段、伴随式“ETC车辆+自助、ETC车辆+人工、ETC车辆+自助+远程辅助”等多种收费服务,实现了“通行效率提速、通行方式多样”、“车道安全提升、人身安全保障”、“服务窗口敞亮、司乘体验增强”,“业务数字交互、数据云边协同”、“降本增效明显、共享绿色低碳”。
    项目累计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奖项1个,取得软著3个,发表论文2篇,编制设计指南1部,并在重庆高速全路网多投资主体均得到应用推广,技术应用覆盖率居全国首位。(钟达)

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云边协同的无人智慧收费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5620号-1     网站标识码:5000000041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695号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值班电话:023-89183000    传真:023-89183222    

行政审批咨询电话:023-88754038    服务监督电话:023-12328

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系统咨询电话:023-88754038    

政务微信 微博